牡丹,雍容华贵, 美艳绝尘,是花中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贵品,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千百年来,她不但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还在无数艺术佳品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卓越风采。她也是中国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将它看作为美满和理想的化身而热情歌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篇。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甲海内、名天下”。
菏泽牡丹的特点是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繁华和荣耀背后,有不少为牡丹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延续发展爱花惜花如命种植培育的行家里手,也有很多为牡丹事业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奉献者。2023年阳春之际,菏泽文旅集团多方搜集整理为牡丹文化繁荣发展的多位先贤和新时代英才。一则彰显其绩,二则激发世人,三则凝心聚力,共同为把菏泽牡丹文化做大做强团结努力奋斗不息……
1、伏羲
中国古代三皇之首。树有根,人有祖。生活在七千余年前的伏羲,便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是我国古代传说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母为华胥,父为雷泽之雷神,妻妹女娲。华胥履雷神大足,怀孕十二年生伏羲、女娲,兄妹配婚,繁衍子女。古书记载,伏羲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造书契,尝味百草药,制九针,拯救万民,免于夭折。说明,中华民族已有七千余年的文明历史,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勇敢的实践毅力。
2、神农
三皇之一。距今五千余年。传说,人身龙首,苍耳大眉。“出于常羊,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东汉王符《潜夫论》)“炎帝采药于成阳之山。”(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常羊,即菏泽北古成阳;成阳之山,即历山。《巨野县志》载,巨野金山,古称“神农山”,神农曾到金山采药,古有“神农词”、神农“合药台”和“野牡丹”。至今,巨野还流传着关于金山野牡丹来源的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用“八穗书”记载于《本草经》。“《本草》,神农所述”。(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曹州府志·人物志》载,“巨野、昌邑两有合药台。”相传,隋葛洪效三皇神农在巨野金山采药,“曾合药于此,后名合药集。”《曹州志·舆地志》云:巨野金山,“在巨野县东南五十里,即金乡山也。山南麓为神农祠。”“巨野牡丹亘古生,嘉卉足珍居紫庭。”(明·薛应旗《牡丹赋并序》)
3、夏相
夏禹第三代孙。战国《竹书纪年》载,夏相都东土,即今菏泽鄄城一带。夏相时,“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植芍药于后苑。”(宋·虞汝明《古琴疏》)牡丹、芍药,古时不分,称木芍药。牡丹自此,由药用开始成为药用兼观赏,这是牡丹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
4、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东郡济阳宫(在今曹县西南庄寨附近),即帝位前,征战河北,被敌人追杀,至河北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见寺内牡丹正开,藏身花丛,躲过一难。临离去,在寺壁留诗一首:“小王避难过荒庄,寺院倒塌堪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芳心不改向忠王。”因寺内有牡丹,原称“牡丹寺”,之后,寺院的牡丹被誉为“汉牡丹”,因是光武帝刘秀的“救护神”,皇上倍加关爱。
5、顾恺之
字长康,小名虎头,东晋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诗书画三绝。他根据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诗意,画出的《洛神赋图》中,最早把牡丹选为绘画题材,在洛水岸边画出一棵盛开的牡丹。游龙戏凤,名花神女,上下和谐。此间,陈思王曹植,正新封王于鄄城,朝京师还济洛川,感伏羲女宓妃溺于洛水,为洛神;思意中人甄后而谗死,见遗物而泪下,归途中息于洛滨,百感交集,作《感甄赋》。四年后,皇侄明帝曹叡,改为《洛神赋》,意域宽广,美传万世。宋·余仁中《顾虎头列女传》里,有顾恺之所画庭院中牡丹,可知,牡丹选入绘画,从顾氏计算,至少有1600年的历史。比杨子华早200多年。
6、谢灵运
南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北)人,谢玄之孙。早年袭封“康乐公”,后出任永嘉(今浙江丽水县东南)太守。谢在永嘉游历时,于竹间水际发现了野牡丹。因记:“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以为“牡丹”正名的起始。“木芍药发沉香亭,谢君题诗早正名。众卉任教南土盛,花王北国擅芳馨”。(启动《题曹州牡丹》)应该说“牡丹”之名,五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时就有了,有《神农本草经》可证。
7、杨子华
北齐人,号称天下“画圣”。画马夜长鸣,画龙腾云去,“画牡丹极分明”(唐韦绚述《刘宾客嘉话录》)。所画牡丹枝、叶、花、蕾,相得益彰,栩栩如生。可惜,此画失传。唐·彦悰《后画录》云:“北齐杨子华,北齐之最,唯公有图。善写龙兽,能致风云。”杨子华画牡丹,距今约1400余年。
8、齐鲁恒
相传,隋代山东曹州人。隋炀帝诏令天下花师集洛阳西苑,为他嫁接楼台牡丹,唯齐鲁恒于椿树枝头嫁接成功,受到重奖,成为天下第一花师。但太监戚丧良(尚良),贪天之功,据为已有。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嫁接成功的。炀帝偏听偏信,赏他黄金百两,绸缎千尺,官升两级。齐鲁恒气昏倒地,大病一场。回家后,不再玩花,此技术失传。
9、武则天
名曌,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父亲唐初工部尚书。高宗时立为皇后,世称“武后”。她喜爱牡丹,曾将家乡牡丹引进长安京城,使长安牡丹渐盛。即帝位后因酒醉怒贬牡丹,成为她一段不光彩的史话。后说,有的牡丹贬到洛阳,有的牡丹顺黄河东流到菏泽。清初民族爱国诗人丘逢甲却对此作出评论:“洛阳一贬名尤重,不媚金轮独牡丹。”赞颂了牡丹威武不屈的顽强抗争精神。
10、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喜爱牡丹,骊山脚下,兴庆池边广植牡丹。花开时在沉香亭举行牡丹舞会,诏李白作词,乐师李龟年依原调唱新词,明皇吹玉笛伴奏,杨贵妃翩翩起舞,国色美女唱新词,花开时节动宫廷。
11、宋单父
相传姓宋名兆义字仲儒,唐开元年间山东单父人(今单县)。善吟诗,种植牡丹,技术高超。后受聘洛阳传授技艺。明皇召至骊山华清宫专事牡丹,植花万本,变易千种,人不知其术。内人皆呼为“花师。”赏赐金千两,柳宗元《龙城录》记述之。后世皆知宋为洛人而不知实为单父人。曹县,秦至唐一直称单父县,明洪武二年后,才称单县。宋花师,当时只知其里籍,不知其名。有人认为《龙城录》文笔不类柳文,宋人王铚伪托唐人柳宗元所作。而同为宋人曾慥《类说》十二《异人录》中,未提宋单父是哪里人士。只写“宋单父,字仲儒……”,《类说》六十卷取自汉以来百家小说,采掇事实,虽是节录,但大体保存原文面貌。所以《异人录》可信。
12、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仙”。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崇尚牡丹,牡丹花期,沉香亭举办牡丹舞会,玄宗诏令李白作新歌词,李白立作《清平调词三章》,成为咏牡丹的千古绝唱。后遭高力士谗言诬陷,贬出长安。浪迹天涯,曾与杜甫、高适游单父琴台,并赋诗。李白《清平调词三章》成为历代诗人咏牡丹的话题。“沉香亭畔春如画,清平调占断风光。妃子太真歌舞,侍臣李白词章。”(明·吴承恩)
13、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有咏牡丹诗多首,《牡丹》诗家喻户晓,历代传诵。“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两句,妇孺皆知。牡丹称“国色”,被誉为“国花”牡丹的最初称谓。
14、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山西太原,曾与元稹同游赏牡丹,“有月多同赏,无怀不共诗。”白居易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盛产牡丹的长安、洛阳度过的;非常喜爱关心牡丹,咏牡丹诗多达数十首,“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名句,广为传唱。
15、李德裕
字文饶,少力字,卓绝出众有大节。唐敬宗时,为浙西观察使。喜爱牡丹,作《牡丹赋》,别开生面,开为牡丹作赋之先河。他说“惟牡丹未有赋者,聊以状之”。
16、舒元舆
唐文学家,婺州东阳(今浙江金华)人,唐元和进士,官累迁御史中丞。喜爱牡丹,作《牡丹赋》,极力赞美牡丹:“拔类迈伦,国色欺兰。美肤腻体,万忧皆绝。”唐文宗一日倚栏读舒《牡丹赋》:“忻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吟罢,方省舒元舆词,不觉叹息,泣下沾衣。
17、李正封
唐文宗大和年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喜爱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他咏牡丹诗名句,京城长安传唱,文宗极为赞赏,因之,牡丹有“国色天香” 之誉。
18、皮日休
字逸少,唐代文学家,累官著作郎,太常博士等。出身寒微,曾参加黄巢起义军,推为军师。黄巢攻陷长安,署为翰林学士。他随义军转战南北,对曹州、洛阳、长安牡丹颇有了解,写出七绝《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19、欧阳修
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字永叔,号醉翁,天圣间进士,曾任洛阳留守推官,著《洛阳牡丹记》,开为牡丹作谱记之先河,为牡丹文化做出历史性贡献。
20、苏轼
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浙江杭州通判,对杭州牡丹熟知、热爱,杭州知府沈遘作《牡丹记》,苏轼为其作《序》。他在一首《牡丹》诗中写:“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21、周师厚
宋鄞江(浙江鄞县)人,字敦夫,皇佑进士。在前人李德裕,范尚书,欧阳修启示下,写出《洛阳花木记》和《洛阳牡丹记》。神宗元丰五年二月写成《洛阳牡丹记》,对55种牡丹,分别作了介绍。
22、郑樵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莆田(福建莆田县)人,博学强记,在所著《通志》中详细介绍了牡丹的名称和来源等。“诸花皆用其名,惟牡丹独言花,故谓之花王,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古亦无闻,至唐始著。”
23、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杰出诗人,爱国将领。在蜀为官时,喜爱蜀道风土,多次春游彭县丹景山牡丹园,著《天彭牡丹谱》,他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
24、张邦基
字子贤,江苏高邮人。宋高宗绍兴年间在世。张邦基是继苏轼《牡丹记叙》后又一位给牡丹作记的人,题为《陈州牡丹记》。今河南淮阳市,明清前称陈州,南宋时盛产牡丹,“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25、朱有燉
明宗室,戏曲作家,号诚斋,世称周宪王。《盛明杂剧》中收录朱有燉《风月牡丹仙》杂剧。写欧阳修去东京应试,途中夜遇牡丹仙子一事。唱词中有:“牡丹唐宋皆崇尚,夸魏紫,说姚黄,佳名号曰花王,万卉千葩仰望。”
26、汤显祖
明代戏剧家、文学家(今江西临川)人,万历进士,仕途坎坷,后弃官回乡后,完成了《牡丹亭》的写作。此著是继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后,以青年男女爱情为题材的古典戏曲名著,家传户诵,令《西厢记》减价。剧本是对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改编,通过贵族少女杜丽娘和青年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青春的觉醒。设置在牡丹园中牡丹亭的特色地点,由梦而病,因病而死,死而复生的情节结构,感染着读者。一段情绵的牡丹绝唱。唤起人们对牡丹的爱慕之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7、吴炳
字石渠,号粲花主人,明末著名戏曲作家;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明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清兵入关,流寓广东,曾任南明永明王的兵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为清兵所俘,绝食而死。幼儿聪敏,曾写《一种情》传奇。《绿牡丹》是其代表喜剧佳作。剧中描写了两对才俊男女青年,克服了两个假名士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和科考中的弊端。剧中传播了一些牡丹文化方面的信息。如“牡丹千本,娇艳非常”“春光明媚,庭下牡丹烂漫”“牡丹赋”“牡丹史”等。
28、何应瑞
字圣符,山东曹州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家有牡丹园一处,名凝香园。应瑞自少离家,长期宦游在外,偶回家中,必窥其园,多有感触,作七律《牡丹限韵》一首,流传后世。“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在家。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摇风百态娇无定,坠落丛芳影乱斜。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
29、谢肇淛
明文学家,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进士。曾在曹州做官。他在《五杂俎》中说:“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植之,若蔬菜然。余忆司理东郡时,在曹南一诸生家观牡丹,园可五十余亩,花遍其中,亭榭之外,几无尺寸隙地,一望云锦,五色夺目。”
30、薛凤翔
字公仪,安徽亳州人,明万历间鸿胪寺少卿。明代亳州牡丹盛极一时,他家牡丹尤盛。晚年,承继祖业,以莳花学圃自娱。作《亳州牡丹史》四卷。书中列出来自曹州的状元红、金玉交辉等九个品种。状元红,“弘治间得之曹县。”金玉交辉“亦曹州之神物,亳尚未有。”亳州牡丹始于明德靖年间,晚于曹州牡丹。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牡丹诗中说:“可知国色无兼美,刚数曹州又亳州。”
31、王象晋
字荩臣、康宇,山东新城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浙江左布政使。著《群芳谱》三十卷。以较大篇幅介绍牡丹。“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一名百两金,一名木芍药。秦汉以前无考,自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而《刘宾客嘉话录》谓‘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则此花之从来旧矣。”
32、赵邦宁
明代嘉靖年间,山东曹州城北赵楼村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花儿匠”,他把各色牡丹栽在一起,利用自然杂交培育新的牡丹品种。新品种籽播后,四年开花,经过选择再分墩培育,一生培育了上百个品种,多是单瓣。唯独一种紫色牡丹是特别鲜艳的重瓣花。赵邦宁去世后,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称这种紫牡丹为“邦宁紫”,流传至今。
33、赵瑞波
明万历年间山东曹州牡丹乡赵楼村赵氏八世祖,当地名医。去陕西行医回来时,绕道秦岭山中采药,发现了野牡丹红白各色,带回家栽园中未成,次年中秋时又去秦岭,移栽成功。为曹州牡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4、王士祯
清文学家,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在《池北偶谈》中说:牡丹“今河南惟许州,山东惟曹州最盛,洛阳、青州绝不闻矣”。“曹州牡丹,品类甚多,先祭酒府君,尝往购得黄、白、绿数种。长山李氏,独得黑牡丹一丛,云:曹州止诸生某氏有之,亦不多得也…馆陶人家有墨芍药,与曹州黑牡丹,皆异种。”
35、蒲松龄
清文学家,字留仙,山东淄川人。他的著名古典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两篇是写牡丹的,即《葛巾》和《香玉》。《葛巾》中,写了曹州牡丹仙子葛巾、玉版与洛阳常大用兄弟的爱情故事,提高了“甲于齐鲁”的曹州牡丹的知名度。以此故事为内容的影视、戏曲作品,大量涌现。《香玉》中的故事,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有人去山东崂山,专门到上清宫寻访“耐冬 ”。
36、苏毓眉
清举人,山东沾化人,康熙七年任曹州儒学学正,所著《曹南牡丹谱》开创了为曹州牡丹作谱记的先河。曹南即曹州,因境内有曹南山而得此名。谱中提出,“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即古之长安、洛阳恐未过也。”《曹南牡丹谱》收录在清姚元之编《竹叶亭杂记》中。姚元之说:“《曹南牡丹谱》,沾化可园主人苏毓眉竹浦氏著。余家书笥中有抄本,可与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薛凤翔《亳州牡丹记》并称”。
37、郭如仪
清康熙年间人,字明心,号松岩,明户部尚书郭允厚之子,曹州人。博学能文,淡于名利,曾做泰安训导。移疾归里后,不住城市住乡村,经营曹州城东郭楼牡丹花园巢云园,莳花种竹自娱,善书法,草著《牡丹种植谱》若干卷,未传。
38、翁方纲
清臣,学者,字正三,号覃溪,北京大兴人,乾隆进士,官至鸿胪寺卿。博学多能,金石、史学、书法、诗家兼备。乾隆五十七年春来曹州督考时,令弟子余鹏年为曹州牡丹撰谱,四月而谱成。对曹州牡丹文化,作出了贡献。并留墨宝《题曹州牡丹谱诗三首》。
39、余鹏年
清安徽怀宁人,字伯扶,乾隆间举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所著《曹州牡丹谱》问世,是继《曹南牡丹谱》后第二部由文人为曹州牡丹作的谱记。较第一部更加详尽而完整,1992年收入李保光著《新编曹州牡丹谱》。余鹏年在该谱《附记七则》中说:“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栗,动以顷计。东郭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
40、陈瑞生
女 清代乾隆时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8岁动笔写作,32岁出闺,七年后,丈夫因涉科考作弊事件,被谪伊犁,相见无期,写弹词《再生缘》,历16年完成。叙孟丽君与黄甫少华的婚姻坎坷故事。上海著名弹词演唱家秦纪文在江南演出近30年,听众场场爆满。其中有《天香馆牡丹》唱词:“(白)这个地方专种牡丹花,这会牡丹正在盛开,皇帝每年来赏牡丹。孟丽君(唱)此刻是珠窗隔开珠帘卷,见那窗外花儿尽牡丹。富贵牡丹分五色,香风阵阵扑人面。有那嫩白娇红和墨种,姚黄魏紫出天然,朝酣国色真称艳,夜染天香果不凡。”
41、计楠
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自号雁湖花主。平生癖嗜牡丹二十余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撰写了《牡丹谱》,记述牡丹品种103个,其中引自亳州者24个,引自曹州者19个。计楠《牡丹谱》由李保光点注,见《中国牡丹全书》。
42、李汝珍
清小说家,字松石,北京大兴人。其小说《镜花缘》中,叙述了唐代女皇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3、姚元之
字伯昂,号荐青,自称竹叶亭生,清嘉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使。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收录了清.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是目前能找到该谱的唯一出处。姚说此谱,可与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安徽薛凤翔《亳州牡丹记》并称。
44、王孜诵
字念斋,号花邨,清乾隆间山东曹州城北王梨庄人,岁贡生,能文善书法,喜爱园艺松编,对本村牡丹花园经营有方,为纪念他的功绩,古今园内建一松编牌坊,名曰“孜诵坊”
45、赵 俭
清乾隆年间山东菏泽赵楼村人,种牡丹能手,在牡丹“下广”中,有重大贡献,发明了“合把子”的运输方式。在他之前,牡丹“下广”都是带着老根土,叫“土托子”,每60棵打成一包,约一二百斤重,一次运不多少包。后来他发明了不带根土,每300棵合成一把,叫“合把子”,重量才几十斤,运输效率提高几十倍。到广州后,别家的牡丹都卖完,他的一棵未卖。后来下了苦霜,早栽的苗霜打死了,他的牡丹被“醉仙楼”一家商号全买去,但以没全成活为由,不给钱,官司打了一年,赵俭父子气死在广州街头,造成悲惨结局,“牡丹寻出路,抱命下广州。几多辛酸泪,尸骨无人收。”这诗道出了旧社会牡丹乡花农的悲惨遭遇。
46、赵玉田
字昆岳 ,清代山东曹州牡丹乡赵楼村人,村东赵花园主人,种牡丹能手。他惜花如命,结识了城里官员马邦举,马常游花园,见玉田萧萧白发隐于园中,在玉田九十寿辰时,赠“似兰如松”匾额一方,今日尚存,成为曹州牡丹园有收藏价值的文物。
47、赵 新
清道光二十三举人。同治间任曹州知府,作《杂咏牡丹》十二首和《看牡丹赠园主赵叟》等诗。“数亩闲田世守贫,团焦一塌仅容身。名花似解嫌寒俭,特起楼台傲主人。”这首赠诗,是写给赵园主人赵玉田的。
48、马邦举
清道光年间山东曹州府主考官,爱好牡丹,常游曹州牡丹园,与牡丹园主人赵玉田结为好友,玉田九十寿辰时送“似兰如松”匾额一方。后又与桑篱园主人赵孟俭结为忘年之交。并为《桑篱园牡丹谱》作《跋》。跋语曰:“余性嗜香草,喜闻园客遗事。来曹数年,游城东北赵楼赵家园。见玉田先生萧萧白发,隐于园中,为农为圃之业,乃人生乐事也。”
49、王愈昌
清末曹州城北王梨庄人,王氏十七代祖,善养花木,尤爱牡丹。王梨庄花园,在清王孜诵的经营下,花园极盛。后因兵荒马乱,花园荒芜。同治年间,以王愈昌为首重整花园,编松训柏,育花接木,花园重现繁荣。
50、赵孟俭
字克勤 曹州城北赵楼村人,桑篱园主人,为人忠厚,聪明过人,自编《桑篱园牡丹谱》,是花农作牡丹谱记的第一人。收品种150余色,何回生为谱作《序》,马帮举作《跋》。
51、刘辉晓
清道光间武定府阳信县(今山东滨州阳信县)人,岁贡进士,贯城教谕。作《绮园牡丹谱序》,云:曩以何氏凝香园,一时擅胜。未几,郡北赵氏桑篱园,更出其名。今则晁氏绮园之花与郡北相比,多寡不等,而丰硕蔚茂,各各得色,有突过于从前。”1988年10月,李保光去城南晁八寨考察绮园情况,未果。仅存此《序》。
52、何回生
曹州城北马邱村人。在《桑篱园牡丹谱序》中盛赞菏泽牡丹:“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者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者则菏泽独也。”
53、刘平
男,凝香园老花工,祖居山东鄄城舜城东北刘林村。元朝时,家中就有牡丹园,明朝时迁至菏泽城北王梨庄。把牡丹也带过去。太平天国年间,刘平带着家人外出逃荒,又落脚在菏泽城东何家花园(凝香园)当花工,连续五世,祖孙共十一人在此园当园丁,是名副其实的“园丁世家”。刘岐山、刘希信是他的后人。荒芜多年的凝香园,今日,正在焕发她的青春,许多传说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记录着当年的辉煌。
54、毛景瑞
男,字现麟,菏泽城北毛胡同村人,1852年出生,五世名医,兼营村南牡丹园。1933年春,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来毛花园赏牡丹,对一棵姚黄十分喜爱,欲带往济南,毛先生答应中秋节时给他送到济南,这棵姚黄才免遭灾难。韩复榘在树荫下写了“天仙洞府”四个大字,赠送毛花园。
55、赵世学
男,字师古,山东菏泽北赵楼村人。1869年生,自幼好学,酷爱牡丹,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养花,经营铁梨寨花园,对赵孟俭的《桑篱园牡丹谱》进行增补,易名《新增桑篱园牡丹谱》,并为其作《序》。又撰写了《铁藜寨赵氏花园记》、《牡丹富贵说》等,对菏泽牡丹文化作出了贡献。在《牡丹富贵说》中,讴歌了牡丹:“天地万物,独贵异常。牡丹一种,百花之王。花开富贵,绣成文章。洛阳名盛,曹南称强。三月初开,万锦毕张。名驰四海,曜比三光。”
56、毛同苌
男,毛景瑞之子,1872年出生,毛花园第二代主人,撰写出《毛氏牡丹花谱》,并为花谱写了《弁言》。另有《牡丹花富贵说》和《富贵花说》。毛氏牡丹花谱《弁言》中说:“洛阳地系皇都,胜名易传,吾曹地处偏僻,虽有牡丹故不彰耳。《富贵花说》:“清高者莲也,隐逸者菊也,孤瘦者梅也”。清高则有轻乎富贵之度,隐逸即有弃乎富贵之容,孤瘦则有远乎富贵之相。然不意富贵而以富贵称者,乃有牡丹。”
57、刘汉晨
男,名文卿,字汉晨,号镜如,1885年出生,祖籍山东鄄城县引马乡。幼读私塾,天资聪敏,勤奋好学。清末廪生。废科举后,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濮县(今鄄城)督学。1908年,应王鸿一之邀来菏泽,在曹州中学任教,后任该校校长。先生甚爱中华传统医学,1946年,通过国考,获“国医师”称号。他在中医学教育和研究中,对牡丹产生了特殊兴趣,每逢牡丹盛开,定去城北看花,结交不少花农朋友,并写出歌颂牡丹的诗作。有1961年3月步行往赵楼看牡丹《归赋八章》,《送桑篱园主人三章》等。“牡丹乡中牡丹多,花城花园事不讹。压倒洛阳非虚语,轰动世界可讴歌。”(《归赋》之一)。“桑篱二字非徒然,来自明宗万历年。本意入山为采药,却收国色齐带全。”(《送桑篱园主人三章》之一)。
58、喻衡
男 ,1918年生,辽宁省盖县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观赏园艺家、牡丹专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园艺学系。1950年来山东农学院讲授花卉园艺学等课程。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他就以菏泽、洛阳牡丹为重点,对中国牡丹的由来和发展,中国牡丹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牡丹生物学特性、花型分类、新品种选育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曹州牡丹调查报告》、《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等50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曹州牡丹》、《菏泽牡丹》、《名花拾锦》、《牡丹花》等五部专著。喻衡教授对菏泽牡丹非常关心,从1955年踏上菏泽这块花乡土地开始,就与菏泽牡丹和花乡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菏泽牡丹和牡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9、周家琪
男,山东省潍坊人,1919年出生,观赏园艺家、牡丹专家。194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任教。后调北京林学院园林系。他是中国第一个以近代科学方法调查研究牡丹生产经验与品种分类的园艺学家。观赏植物二元分类法创始人之一。长期执教,为中国观赏园艺事业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主要论文有:《曹州牡丹调查报告》(合著)、《牡丹、芍药花型分类的探讨》等。主要著作有:主编教材《花卉学》(1960)、合编《北京黄土岗花卉栽培》(1962)、《园林花卉》(1980)、《中国的牡丹》(日本版),合译《观赏园林学》等。
60、王莲英
女,1936年出生,河南开封市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考入北京林学院(北林大前身),师从周家琪先生,196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花卉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多项牡丹与芍药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多次获奖。成为牡丹、芍药第一流的专家学者。现任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会长,组织领导召开多届年会活动,积极参与牡丹争评国花活动。她对菏泽牡丹生产非常关心,多次提出:牡丹生产要走现代化、产业化的道路。王教授对牡丹文化也很关心,在写给李保光的信中说:“您为牡丹文化做了很多贡献和努力,拟出版的大作又要花去您很大精力和时间…象您以及牡丹乡孙景玉等一辈子为牡丹辛勤劳动、积极宣传的人,才值得收录您的书中,多表彰花农们为主才好!”(关于撰写《牡丹人物志》的来信)。
61、李嘉珏
男 ,1938年10月生,湖南省嘉禾县人。1962年8月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毕业,1965年9月本校园林植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北京林学院、北京市园林局、甘肃省林业厅工作,兼任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甘肃省花卉协会副会长等职。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原北京林学院)博士生导师。1960年开始从事牡丹芍药的研究工作,当年两赴山东菏泽,对牡丹芍药进行调查研究,编写《山东菏泽的牡丹与芍药》一书初稿。1979年,开始研究西北牡丹,10年后,转向对中国牡丹、芍药的系统研究,取得多方面的重要成就。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临夏牡丹》、《中国牡丹与芍药》;参与编辑出版的有:《中国牡丹品种图志》、《中国牡丹全书》、《中国牡丹》、《天上人间富贵花》等。半个多世纪以来,菏泽是他牡丹研究的重要基地,对曹州牡丹园有特殊感情,他说:“我在菏泽看到全国最大的曹州牡丹园正在进行新的一轮改造,大投入、大手笔,菏泽人在努力争创一流,令人感叹不已。”
62、张贵宾
男,1956年7月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现任牡丹区政府党组成员,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油用牡丹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分管和从事牡丹产业发展工作多年,是一位牡丹方面的专家型领导干部。近年来,为加快牡丹产业发展,他深入调研,开拓创新,提出了“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推广规范的种植技术,注入较高的科研含量,拓展广泛的市场用途,培育有序的经营渠道。打造醉人的旅游胜地”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龙头带动,科技支撑,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新模式。他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对牡丹产业进行科技研发,在不断完善牡丹品种繁育、摧花、盆花、鲜切花技术的基础上,在全国首次提出将牡丹籽油作为食用植物油进行开发利用,并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牡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牡丹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模式,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菏泽牡丹产业迈入科学快速发展阶段。他推动牡丹产业发展的做法及成效,被中国花卉报、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20多家重要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201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来菏泽视察牡丹产业时,张贵宾就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情况和成果,向总书记作了全面具体的汇报。他业务娴熟,如数家珍,在多年实践中,由一位基层普通干部成为牡丹产业的专家理手和领军人物。
63、赵孝庆
男,1948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办事处赵楼村一牡丹世家。现为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花卉协会理事、菏泽牡丹合作协会秘书长、菏泽牡丹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林业局牡丹、芍药新品种审定专家组成员。荣获国家林业科技最高奖“梁希科学进步奖”,2012年荣获中国花木产业年度人物,2013年感动菏泽十大人物,2014年全国园林与植保行业十大创新人物。被人民网赞予“赵孝庆——中国牡丹油第一人”、“牡丹油之父”,开创了中国牡丹籽油和油用牡丹新兴国家战略产业。赵孝庆献身于牡丹事业后,先后求教于全国著名牡丹专家喻衡、王莲英、秦魁杰教授和李嘉珏研究员。在担任赵楼牡丹园技术负责人期间,带领技术人员培育出‘冠世墨玉’、‘珊瑚台’等300多个牡丹新品种和‘雪峰’、‘英雄花’等200多个芍药新品种。1992年,他带着菏泽牡丹,首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法国举办的“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获银质大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9年受菏泽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花协委托,担任99’昆明世博会牡丹展项目技术总指挥,一举夺得了111枚奖牌中的81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赵孝庆广泛参与了地区和国际间的牡丹专业交往活动,为菏泽牡丹、芍药的生产,牡丹籽油的发现和推广以及油用牡丹产业的开创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64、秦魁杰
男 ,1933年6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现任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中国插花协会副会长。1957年考取北京林业大学前身北京林学院。20世纪60年代初,在著名牡丹专家周家琪先生指导下,开始从事牡丹芍药的研究。大学毕业后,遂以致力牡丹、芍药发展事业为已任。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主编或参编牡丹、芍药及插花专著多部,并获奖。是中国知名牡丹芍药研究专家和插花艺术专家。
65、赵孝知
男,1942年出生,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赵楼村人。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理事,中国牡丹,芍药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花卉协会技术顾问等。1960年至1995年,在赵楼牡丹园从事牡丹芍药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研究。指导参加培养出优良牡丹新品种300多个,芍药新品种200多个,并负责审定命名。1997年,开始对牡丹冬季在南方露地栽培,在北方温室和大棚催花等技术进行研究,从传统的3个催花品种,经过五年对250个品种的催花试验,筛选出50多个适宜催花的品种。1988年至1991年,进行了牡丹在寒地(黑龙江)露地栽培越冬试验,获得成功。打破了牡丹不能过“关”(山海关)生长的传统观念。1977年,开始了对牡丹、芍药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找到了根治药物及防治方法,为牡丹的出口检疫,铺平了道路。1979年至1997年,多次外出考察野生的云南黄牡丹、黑牡丹,甘肃的紫斑牡丹,山西、陕西的矮牡丹,黑龙江、四川、新疆的野生芍药及山芍药,并做了引种驯化、授粉杂交试验,使芍药花期提前10多天。40多年多次参加国内外牡丹、芍药学术交流会。1989年,应日本邀请参加“中国牡丹考察团”任技术顾问,并为日本岛根县筹建了“中国牡丹园”。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菏泽牡丹栽培技术》,参编了《国花大典》、《中华之最—曹州牡丹》、《中国牡丹品种图志》、《中国牡丹》等。
66、乔羽
男,山东济宁人,中国著名歌词作家。乔羽一生写了很多具有时代性,经得住历史考验脍炙人口的歌词。写花,是从牡丹开始的。他共写了三首牡丹歌词,其中两首,是专门为菏泽牡丹而作。一首是电影风光片《春满牡丹乡》的插曲,歌名是《看牡丹》;另一首是《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之歌》。可惜,这两首歌都没有传开。真正流传下来的是那首唐訶、吕远作曲的《牡丹之歌》。这是为电影《红牡丹》写的一首插曲。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叫“红牡丹”,从小卖给人家,在泪水中长大,几经磨难,终于成为杂技团技艺超群、美貌绰约的大明星。剧中有一段写她在练功翻跟头时唱的歌曲。作者想,牡丹,花之富贵者,人称“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用牡丹的品性,魂魄,去展示“红牡丹”的美丽俊俏,倔强反叛的性格,以花喻人,再贴切不过了。这样既写花又写人,写“红牡丹”的身世,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极易让人动心。
67、李保光
男 ,1933年生于山东巨野一耕读之家,祖籍郓城黄堆集。菏泽学院教授,牡丹文化研究专家,菏泽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1960年,北京师大中文系毕业至今,五十余年,潜心从事中国牡丹文化研究,查阅古籍,专访花乡;钩沉手抄花谱,搜集传说故事;节假日无缘,黑白昼不分;艰辛备尝,乐于其中。1963年以来,于报刊发表牡丹诗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数部,有《曹州牡丹史话》、《新编曹州牡丹谱》、《国花大典》、《牡丹人物志》等。撰写了风光艺术片电视《花乡曲》、VCD光盘《菏泽牡丹》,1990年,在《花乡曲》中,首先提出“牡丹文化”问题,继在《济宁师专学报》发表全面论述牡丹文化的学术论文。收集整理,加工撰写的《楼台牡丹》,《秦岭深处遇牡丹》等牡丹传说,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写《牡丹考源》论文,第一次提出,牡丹药用始于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时期。还写了《牡丹情缘》、《葛巾传》、《荷包花》三个戏曲脚本。
68、刘月亭
男,先后任省、市、牡丹区政协委员。1993年4月,组建菏泽地区天下第一香联谊会,任会长,并聘请著名歌唱家彭丽媛等任名誉会长。曾作《天下第一香》歌词,并由名誉会长彭丽媛演唱,1996年,向上海花卉博览会会址长风公园,捐赠“天下第一香碑”,宣传菏泽牡丹。起草了“由市政府出资组织大棵牡丹进入曹州牡丹园”的建议,与市政协委员韩中光、吴良训、俞志顺联名向市长提出,获得市政府大力支持,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万棵大棵牡丹进园的任务。2005年,在北京植物园举办了菏泽牡丹精品展及赠碑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出席并讲话。5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使首都名园树立起两座宣传菏泽牡丹的永久性石质广告牌:2007年,起草了给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同志的建议信。与部分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议省委、省政府对曹州牡丹园升级改造和牡丹产业化给予财力帮扶,获得“批示”,对市政府从省政府争取到曹州牡丹园升级改造资金,起到协助作用。
69、许评
男,1926年出生于山东鄄城县一农民之家。是山东省新闻出版界知名人士、散文家、牡丹文化的积极宣传者。1950年春,《平原日报》刊载一篇简短新闻《菏泽谷雨牡丹开》,此文《人民日报》转载,这便是解放后第一篇介绍菏泽牡丹的文章。1958年,他又给国人奉上一篇以菏泽牡丹为题材的散文佳作《牡丹乡漫步》。1988年,作者又在深入花乡,广泛占有素材的基础上,出版了以菏泽牡丹为内容的散文集《国色天香赋》,被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词典》。这本散文集,是作者1957年和1979年两次在菏泽牡丹乡“蹲点”,深入生活的力作。
70、朱希江
男,1935年生于山东省高唐县,195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菏泽师专中文系任教,踏上牡丹之乡的土地,直至1989年调回原 籍。在菏泽工作三十年,岗位虽有变换,但情系菏泽牡丹,始终如一。在他主编《牡丹》文学期刊的十年间,以《牡丹》为阵地,竭力宣传牡丹和牡丹之乡。他在《牡丹》刊物上,开辟了“牡丹诗文欣赏”专栏,连载了许多赏析文章,刊发了大量的牡丹乡游记、散文、牡丹传说故事。1989年与李荣海主编、李保光等参编的《曹州牡丹诗书画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以折页形式精美印制出版。1993年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历代牡丹传说故事集《牡丹仙子》,1987年,在菏泽地委、行署直接领导下,撰写出《春满牡丹乡》电影脚本,特聘著名作家岳野和歌唱家彭丽媛为贯穿人物,由天津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独立创作的电影专题片。该片特请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创作了主题歌,由彭丽媛演唱。
71、蒋立昶
男,1938年出生,主任中医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沛县人,1964年山东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分配到菏泽药材公司,专职从事牡丹药用栽培研究工作。1985年,调菏泽地区医药管理局生产科任技术科科长。1989年破格晋升为主任中医师。1964年开始,承担牡丹繁殖方法的科研项目,商业部拨专款建立了“牡丹品种样板田”。为收集全国牡丹品种资源,先后去湖北、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牡丹产区考察学习。1967年,大面积引种成功安徽凤凰山牡丹。万亩凤丹,满足了全省药用丹皮的需要,年产值5000万以上,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1996年,主编出版了《菏泽牡丹栽培技术》,参编了《国花大典》。
72、孙景玉
男,1936年9月出生,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洪庙村人,菏泽市曹州百花园副经理,高级工程师。自幼跟父亲学种牡丹,从1956年开始,正式独立种植牡丹,至今已50余年。1954年成立初级社时,任本村特产队队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除整理全村原有的牡丹品种外,还在外村收集了80多个品种,保护了菏泽牡丹的品种资源。几十年来,先后育出新品。日、美、英等国客商出巨资纷纷求购。1996年出版的《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登录了他选育的新品种53个,其中有新育品种“赛雪塔”,改为“景玉”。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牡丹栽培技术人才,有孙文海、孙景雷、郭学斌、王洪宪、郭新奎等。99昆明世博会荣获“大金奖”的“乔子红”牡丹和百花园玉翠荷花“牡丹王”,均为景玉育出。百花园中“太空牡丹”,为景玉负责管理。孙景玉不愧是辛勤老园丁,功勋园艺家。
73、洪涛
男,1923年生于江苏扬州,1948年,南京金陵大学毕业,荣获学校毕业生最高奖--“金钥匙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树木学教授,《中国树木志》总编辑、《中国高等植物》主编、国际树木学会会员。从事植物学、树木学教学及科研50余年,硕果累累。20世纪90年代起,对中国野生牡丹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在1994年的全国国花大评选中,他胸怀坦荡,力排异议,极力推荐牡丹为中国的国花。对牡丹文化也特别关注。1992年春,他受文化教育家、外交活动家楚图南先生的委派,一行五人,走遍全国主要牡丹产区,调查牡丹文化发展情况。4月22日到达菏泽,与李保光相识相知。当见到他1966年出版的《国花大典》时,写信祝贺:“再三拜读大作《国花大典》,深感是一部宏伟巨著,您为此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谨致以热烈祝贺和敬仰之情。在您的感召下,我当竭尽绵薄,为牡丹评国花摇旗呐喊。”
74、王世端
男,1935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理事,河南省园林学会绿化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园林处副处长等职。1958年考入北京林学院函授大专班学习并毕业。1962年开始研究洛阳牡丹,取得丰硕成果。他还与老花师、菏泽花农的老朋友王二道结合,对牡丹的冬季促成栽培,进行了试验并获得成功。与人合作的牡丹专著有《洛阳牡丹》、《国花颂》、《洛阳牡丹园谱》等。
75、陈德忠
男,甘肃榆中和平绿化公司经理,紫斑牡丹育种专家,全国林业劳动模范。中国林科院牡丹专家洪涛多次去陈德忠的和平牡丹园考察,意大利、美国等许多外国专家也来甘肃和平牡丹园与陈德忠交流经验。在陈德忠的倡导和支持下,他的家乡和平村家家栽果树,户户种牡丹。他在紫斑牡丹事业上的成就,被国内外同行誉为“西北牡丹王”。
76、赵守重
男,1910年出生,菏泽城北赵楼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数不多的技术人才,对搜集、整理、保护我国传统牡丹品种,有卓越贡献。建国初至1955年,他把分散在各户的传统牡丹品种搜集、整理起来,共有112个品种,芍药品种32个。在他的主持下,1955年至1975年,20年间,利用授粉、嫁接等方法,共培育牡丹新品种260余个,芍药新品种108个。至此,曹州牡丹品种达370多个,芍药品种增至212个。从1945年开始,协助中国第一代牡丹专家周家琪、喻衡,完成了曹州牡丹调查摸底工作,总结出了牡丹栽培、药用加工等一系列成功经验。喻衡1959年出版了专著《曹州牡丹》以后,又出版了《菏泽牡丹》;周家琪在日本出版了《中国牡丹》。在他们的专著中,都给予赵守重极高的评价。赵守重还培养了许多牡丹技术能手和专家。洛阳的王二道、王三道曾来菏泽向赵守重学习七、八年之久,成为洛阳牡丹种植专家。赵孝端、赵孝崇、赵孝知、赵孝庆、赵建朋、赵建修、赵忠庆等,都是他培养的本地牡丹技术人才。
77、章月仙
女,1928年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1952年上海复旦大学园艺系毕业。曾在山东省林业厅、菏泽市农林局、菏泽市牡丹研究所等工作,高级农艺师。在菏泽农林局期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试论曹州牡丹的发展途径》和《曹州牡丹栽培管理技术》获菏泽地区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985年、1988年,先后两次参加了“牡丹大田催花”和“牡丹在广东室外催花”的技术总结工作,通过技术鉴定,分获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在1991年上海科技电影制作厂摄制的《中国名花—菏泽牡丹》中,任技术顾问,对菏泽牡丹作了系统的介绍。她的《菏泽牡丹栽培》论文,被收入《农业使用技术百科全书》。1989年,参加中国牡丹考察团赴日本进行牡丹考察和技术交流。1997年参编《中国牡丹品种图志》,为牡丹发展和宣传作出贡献。
78、王文德
男,1911年生,菏泽城北王梨庄人。人称“牡丹王”。自幼跟祖父王经伦、父亲王松龄学种花。1951年至1981年应聘去北京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管理牡丹。在景山公园的20余年里,他把菏泽牡丹引种到北京,并为景山公园培养了一批牡丹栽培能手,也把鲁西南人民吃苦耐劳的好民风播撒到那里。他的徒弟朱淑云说:“景山公园牡丹自1957年从山东菏泽引种,到1979年王文德师傅退休离开牡丹园,这20多年时间里,王文德师傅呕心沥血,敬业爱业,埋头苦干,情系牡丹,为景山公园牡丹的培育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多年来,王文德师傅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精神和技术传给了同志们,培养出了接班人。我们应以王文德师傅为榜样,辛苦耕耘无私奉献。现在景山牡丹已遍布整个公园,王文德精神已蔚然成风,为景山公园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为北京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79、赵孝崇
男,汉族,1940年8月出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村人,初中文化水平,花卉农艺师。1957年到赵楼牡丹园参加劳动,从师于赵守重老花师,学习牡丹、芍药的栽培管理技术。1963年至1980年,受生产队委派,回本队管理牡丹、芍药,并进行杂交育种工作,培育出牡丹、芍药新品种各40多个。1981年,又回到赵楼牡丹园(现为曹州牡丹园)工作,参与培育牡丹新品种300多个,芍药新品种100多个,协助曹州牡丹园建立牡丹品种资源圃及芍药品种资源圃,指导的一批年轻人,目前已成为又一代牡丹新秀。他主编的长篇诗词《牡丹颂》已经出版。
80、赵建朋
男,菏泽牡丹之乡赵楼村人,1946年生。1962年菏泽二中毕业后,进赵楼牡丹园工作。开始搞花卉盆景造型,搞松编,前后20余年。所编狮子、老虎、龙、蛇、唐僧取经等,栩栩如生。在北京编了十二生肖,深受群众欢迎。学松编以赵体秀为师。又与赵守珠一起以垂槐、垂榆、龙爪槐试行高枝嫁接,试验成功。搞牡丹、芍药品种定向授粉,培育出新品种180多个。30多年来,参与培育牡丹新品种共300多个,芍药新品种200多个,并参与了对这些新品种的鉴定、命名。1990年,受聘于菏泽市牡丹研究所,参加对牡丹、芍药新品种选育两个课题研究,分别获得省、市三等奖。培养了一大批牡丹栽培、管理人才。为中国牡丹芍药分会会员,山东省花卉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花卉工程师。
81、赵忠庆
男,1948年6月生,牡丹之乡赵楼村人。1961年在本村生产小队任技术员,1968年调大队牡丹园任技术员兼村团支书,带领全大队团员青年与1969年前后,培养出100多个牡丹新品种,并作了技术鉴定,一一命名。1973年,第一次跟本村高鹏程去广州搞催花,成了高的第一个催花高徒。1960年安徽凤凰山牡丹引进菏泽,1985年参与用凤凰山牡丹嫁接观赏牡丹,获得成功。他在任曹州牡丹园技术组长时,向大队提出三项建议:第一,利用开花期,摸清园内家底,建立牡丹品种资源圃;第二,收集牡丹传统品种,培育新品种,保护牡丹资源;第三,改良土壤,多施底肥,牡丹与农作物间套轮作。他多次去北京中南海、西山毛主席故居修剪牡丹,与毛主席后代亲如一家人。由于他在牡丹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多次获奖。
82、赵建修
男,1949年生,牡丹之乡赵楼村人。花卉工程师。曹州牡丹园技术骨干。1968年菏泽二中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牡丹芍药栽培、繁育技术研究工作,参与并指导以杂交方法选育出牡丹新品种360多个,芍药新品种200多个,并进行了鉴定命名。1975年以来,每年赴广州进行冬季牡丹催花,春节供应港、澳和广东各地。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广东室外催花技术。多年来和多名植保专家一起,对牡丹病虫害进行深入细微的调查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牡丹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多次赴甘肃各地对紫斑牡丹进行考察研究。为上海长风公园建的“菏泽牡丹园”获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园林景点最高奖。1993年参加山东省政府外办代表团,赴泰国王室皇家农场,传授牡丹栽培和催花技术,并向泰国国王赠送20盆冬季催花牡丹。带去的50个品种,200株牡丹,在泰北部皇家农场试验种植,非常成功。参与编写的专著有《国花大典》等。现为中国牡丹芍药协会会员,山东省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等。
83、赵孝武
男,菏泽牡丹之乡赵楼村人,1957年菏泽农校毕业,1960年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直到去世。近半个世纪,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牡丹生产,在牡丹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菏泽黑牡丹”、“花乡拓路人”。1965年,他担任赵楼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牡丹生产上来,提出了“搞科研,促发展”的口号,先后派出20多名技术员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学习深造,并和他们挂钩,共同培育开发牡丹新品种。为了采集野生牡丹与当地牡丹杂交培育新品种,和他的伙伴,曾到云、贵、川、藏、 晋、陕、甘、宁和东北黑龙江等地,爬山越岭住窑洞,吃野菜,采来了大花黄牡丹、紫斑牡丹、矮牡丹等20多个野生牡丹品种,用来和本地牡丹杂交,进行定向培育,选出许多著名的牡丹新品种。1978,菏泽牡丹在澳门展出2000株,观众达40余万人,被誉为“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1985年10月,赵孝武带着家乡人的崇敬之情,去北京中南海周总理故居为其栽种菏泽牡丹,受到邓颖超大姐的热情招待和亲切问候。
84、王建国
男,山东菏泽人。《中国牡丹》十集电视系列片总撰稿,《中国牡丹》大型专著性画册编著、总设计、主摄影及《中国芍药》大型专著性画册第一编著、装帧设计、主摄影。《国花之乡菏泽》、《菏泽牡丹金牌榜》主编、主摄影,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理事,中原摄影五杰称号获奖者,齐鲁书画研究院国画家,菏泽市牡丹联谊会顾问,原菏泽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北京国色牡丹芍药精品园总经理。他长期生活在菏泽牡丹之乡,对菏泽牡丹爱之颇深,他写牡丹、画牡丹、拍摄牡丹,多方面宣传牡丹,在多届牡丹花会和牡丹争评国花活动中,不知疲倦地工作,积劳成疾,较早地离开人世,离开了他热爱的牡丹芍药和这片热土,不能不令人遗憾和惋惜。
85、杨茂兰
男,1938年生于山东省东平县—半耕半读家庭,1956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牡丹之乡菏泽县工作。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李荣海为副主编。1994年,在全国评选国花活动中,任菏泽市牡丹争评国花领导小组副组长,多次参与全国性活动。其间,与洛阳蓝保卿同时出任《中国牡丹》十集电视风光片制片主任。2004年,成立“菏泽市牡丹文化学会”,任会长,并创办了会刊《牡丹文化》,任编委会主任。同年,在杨德启带领下,参与了曹州牡丹园国花馆的布展工作,一块参与的还有朱德升、张振和、李保光、王建国、张琦、桑秋华、王青国等。
86、桑秋华
男,菏泽人,1962年8月出生, 1982年开始学习摄影。1996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成为菏泽市首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我市首位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理事及山东省广告摄影协会常务理事。1988年菏泽市摄影家协会成立,他连任副主席至今。
桑秋华热爱家乡,钟情摄影事业,尤其痴迷于牡丹专题摄影,从1982年至今,风雨无阻、废寝忘食,40年从未间断,积累了16万余张牡丹图片和大量视频素材。他拍摄的牡丹延时花开视频,时长创牡丹视频中外之最。2015年制作的牡丹视频《国花神韵》发布后,国内外众多媒体平台转载,仅腾讯网点击量就达5亿多次,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为宣传菏泽牡丹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历经5年完成的视频新作《国花牡丹》,目前点击量己达8000万余次。除牡丹视频外,还义务拍摄了《美丽菏泽我的家》公益系列视频专题62部。充分体现了一名摄影家对宣传家乡、宣传牡丹的执著与奉献精神,为菏泽牡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他的摄影专著《国花神韵》,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巿第一部由国家专业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书,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为该书作序。随后又先后出版了《国花牡丹》《菏泽牡丹》《艺用牡丹》《牡丹谱》《中国牡丹文化大系•国花卷》共6部牡丹专著。与他人合作出版牡丹图书《中国牡丹》《国花颂》《菏泽牡丹志》《中国牡丹大观》《国花》《菏泽牡丹大鉴》《国花大典》等图书37部。牡丹视频分别被中央电视台《辉煌中国》《中国记忆》《花开中国》《魁力中国》《绿水青山看中国》及天气预报等栏目采用。牡丹延时摄影作品被制作成菏泽形象宣传片,每天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及新闻频道六次播出。644幅牡丹摄影图片被国家邮政总局采用,分别制成邮票、明信片、邮资封及邮册向全国发行;12幅牡丹作品被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印制成银行卡;5幅牡丹摄影作品被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印制为福利彩票图案向全国发行。1100 余幅作品先后在《国际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光与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日报》等书刊、杂志上发表;292幅作品分别被印制成挂历、台历及牡丹扑克。2020年被中央电视台《花开中国》及《谷雨》栏目特聘为牡丹摄影师。他现在正在进行《菏泽牡丹知识问答》百集公益片拍摄。
1992年05月,作品《荷苞牡丹》在全国花卉盆景摄影比赛中获二等奖。2002年02月,作品《吉祥如意》《金阁》《天香》获全国首届牡丹花展摄影赛银奖。2004年12月,作品《玉女》获十二个省级摄影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多丽杯”影赛铜奖。2006年10月,作品《牡丹城》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摄影类一等奖。2008年作品《花开富贵》荣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一等奖。2022年9月,作品《菏泽花香》获中国牡丹芍药短视频大赛铜摄奖。此外还有213幅作品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他2008年荣获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 等单位联合颁发的 “山东省五个一文化奖”,2019年被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授于“山东省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还被授予 “山东省广告摄影十佳”称号(连续五届), “中国优秀人体摄影师50强”等称号,2020年被菏泽市委、市政府授于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2022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又为他建了桑秋华牡丹摄影工作室,2023年他被推选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事迹多次被拍成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精彩一刻》、九套《特别呈现》、十套《中国记忆》等栏目播出,同时还被《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山东画报》、韩国《文化》杂志、山东卫视、四川卫视、山东卫视国际频道、齐鲁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
87、赵弟起
男,1948年出生于菏泽市牡丹之乡赵楼村,1963年中学毕业后,随父学习牡丹种植技术,后进入曹州牡丹园长期从事牡丹生产培育管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团结带领曹州牡丹园一班人,为曹州牡丹园的历次提升改造做出了突击贡献。1997年晋升为高级农技师。1994年组织牡丹品种到北京参加“全国林业名特优展览会”荣获金奖。1998年成立全市首家牡丹、芍药种植合作社,现发展会员131余人。2000年组织培育催花牡丹品种25个,2000余盆,到福建参加“榕城雪峰寺大型牡丹花卉展览”荣获牡丹催花栽培一等奖。2003年荣获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先进个人。2004年将祖传的古牡丹生产工具铁锹等捐献给中国牡丹博物馆。2004年组织展品牡丹催花400余盆参加北京“牡丹贺岁展”获突出贡献奖。2011年引进西北紫斑牡丹500余株,为菏泽牡丹的远缘杂交做出了贡献。
88、高勤喜
男,汉族,1950年8月出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村人。高级农艺师。牡丹世家。从1972年跟随爷爷下广从事牡丹催花40多年,是牡丹催花传承人。从1973年——2002年在赵楼牡丹园从事牡丹、芍药的栽培管理及新品种培育工作。参与牡丹、芍药新品种培育200多个。2005年培育出芍药品种“蓝海碧波”,带头推动牡丹、芍药产业化发展。2011年至今,在曹州牡丹园带领一批年青技术人员,建立牡丹、芍药资源圃,为牡丹、芍药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配合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完成多项牡丹、芍药课题。
89、赵继祥
男,1955年生,菏泽市牡丹区赵楼村人,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73年毕业于赵楼中学,1977年 -1987年任农业特产队队长,主管工业和牡丹种植,1988年起专业从事牡丹催花、园林管理和牡丹生产科研工作。1998年调入曹州牡丹园工作主管牡丹园的牡丹种植和技术管理至今,在牡丹园工作期间对牡丹老品种保护留存和新品种繁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2年春,在全国首届牡丹园催花比赛中获得了金、银、铜多项大奖,并被授予“全国催花大师”称号。2003年在北京植物园全国冬季牡丹催花比赛中获得多个品种奖。2013年被评为菏泽市城市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90、袁涛
女,1969年9月出生。1993-1998就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专业并于1999年7月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98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花卉研究所、园林树木教研组工作至今。其间2008-2009应邀在美国农业部国家树木园花卉与苗圃植物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秘书长。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牡丹新品种繁育及区域化实验(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西藏东南部植物多样性及共享技术子项目—大花黄牡丹的多样性保护,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3、《牡丹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制工作(2013年由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网站发布)。4、林业局行业标准项目《籽用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2006、2012年《牡丹栽培新技术》、《芍药科植物迁地保护及开发利用》分别获得,首届梁希科学技术一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与王莲英教授共同主编的《牡丹花》(建筑工业出版社)获第六届花卉博览会著作类优秀奖;2009年参与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华夏一品黄”获第七届全国花卉博览会金奖;2005年获中国花协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2012、2014年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等人培育牡丹远缘杂交新品种14个;牡丹专著3部。
91、张秀新
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秘书长,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牡丹花期调控及机理研究、新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具体研究方向:牡丹、芍药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创制,牡丹、芍药花期调控与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学历学位:1996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2004年6月获北京林业大学博士,2013年--2014年在美国Cornell University留学并从事合作科研一年。科研经历: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农业部“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省部委科研项目等二十余项。主要著述与研究生培养: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3篇),专著2本,培养研究生十余名。发明专利:申请国家发明专项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以第一完成人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个。获奖情况:2005年7月“牡丹品种分类、选育及栽培新技术”获首届梁希林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7),2014年6月“牡丹促进栽培新技术研发与推广”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92、王汝昌
男 ,1970年12月8日生。牡丹高级农艺师,1992年毕业于菏泽地区农业学校园艺专业。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在曹州牡丹园内一直从事牡丹、芍药及各类花卉的生产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1995年、1996年、1997年在北京林业大学从事冬季牡丹温室催花技术工作,取得较好成绩。1997年4月,本人参加了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公园举办的中国第四届花卉博览会,组织参与了牡丹栽培技术管理工作,使菏泽牡丹园获得金奖。2007年9月,本人被选为菏泽市牡丹区花卉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99年5月,在昆明举办的’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本人作为牡丹技术负责人,与其他同志一道栽培管理牡丹三个多月,使菏泽牡丹获81枚奖牌。2008年3月,本人作为编委会人员之一参与了《中国牡丹城﹒菏泽》一书的编写工作。
93、刘爱青
女,1969年10月出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东后刘村人。1996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1996年12月分配到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乡政府(山东曹州牡丹花木开发总公司)工作。2006年3月政府接管曹州牡丹园后,又在曹州牡丹园工作至2021年1月,2021年1月至今在菏泽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中心工作。现任菏泽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牡丹、芍药的生产管理及科研工作26年。1998年---2009年,一直从事牡丹冬季催花,先后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催花。2002年在中国首届牡丹催花比赛中获优秀奖。2015年12月“观赏芍药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6年11月“切花芍药栽培技术规程”获“山东省林业科技”一等奖,2020年10月“牡丹优质资源评价、保护与高效利用”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与国家标准“芍药切花露地生产技术规程”、“芍药切花品种选择标准及技术规程”、“芍药鲜切花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写工作。主持编写地方标准2个:《芍药鲜切花促成栽培技术规范》、《多头芍药花鲜切花生产技术规范》;发表论文篇1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牡丹图志(续志)》、《牡丹颂》等著作,2022-06东北林业出版社出版的《芍药文化与品种鉴赏》主编(编著);2022-08东北林业出版社出版的《芍药栽培技术》主编(独著)。20多年来参与团队培育牡丹、芍药新品种56个。2009年----2014年在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中,完成牡丹、芍药种植的品种搭配设计及牡丹、芍药资源圃的建立任务。
94、赵信勇
汉族,男,生于1972年,现任菏泽文旅集团文化旅游事业部技术总监,高级农艺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理事。1988年至今一直从事牡丹园的牡丹、芍药、花卉苗木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自学了“园林种苗学 ”“ 花卉学 ”“观赏技术学 ”“园林植物防治学” 及“ 园林规划设计”等大中专教材,熟练掌握牡丹及芍药的栽培、嫁接、繁育及识别技术。参与2-4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前的准备工作和300多个牡丹优良品种、150多个芍药品种的选育工作,熟练掌握冬季大棚催花和南方催花技术及四季牡丹催花技术。1990年至今担任曹州牡丹园高级技术员,负责牡丹、芍药病虫防治和牡丹、芍药切花品种筛选、耐湿热品种筛选工作。1989年至2001年,参加负责牡丹叶斑病的防治实验和治根腐病的防治研究。使牡丹落叶推迟两个多月,使牡丹花芽分化,营养积累,根的萌生及药材的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98年5月“切花芍药品种的筛选和耐热牡丹筛选”获菏泽地区科委科技进步奖。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菏泽牡丹展品培育工作的主要技术人员之一,菏泽获得单项奖111枚奖中的81枚。2002年2月参加首届全国牡丹花展,荣获牡丹金奖2个,“明星”、“彩绘”银奖2个,铜奖13个,优秀奖20个,特授予牡丹催花一级技师资格。2007年被菏泽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10月参加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获得盆栽植物类金奖7个,银奖19个,铜奖24个,优秀奖18个。2016年,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参赛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被授予牡丹芍药国际竞赛突出贡献个人奖,2019年当选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委,2022年被评为菏泽市“劳动模范”。
95、庞志勇
男,1971年出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理事,省花卉协会理事,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被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科技星火十大标兵。在他的全力倡导、开发和申报后,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牡丹油收录为化妆品原材料目录当中,让美丽的牡丹取得了合法的美容“身份证”。2014年7月带领瑞璞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牡丹籽油为主体的化妆品生产线,并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1997年参与完成了 《牡丹盆景研究》、《案头牡丹无土栽培》等三个科研课题,并获国家、省和市多项奖励。2009年参与完成了《油用牡丹GAP规范》和《牡丹籽油生产工艺》,通过山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居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参与制定出历史上第一个牡丹籽油标准,带领瑞璞公司获得世界上第一个牡丹籽油的生产许可证。2014年参加的《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研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选育出三个高产、性状优良的油用牡丹新品种,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居国际先进水平。论证编写了《牡丹工厂化生产》等一批关于牡丹开发的科技项目。
96、李丰刚
汉族,1982年到李集牡丹园工作,任技术员兼技术小组组长,1991年通过职称考试晋升为高级花卉技师。1992年调入山东曹州牡丹花木开发总公司,任工程师,国内业务部经理兼菏泽市花卉研究所所长。2000年8月调入菏泽高新技术开发中心工作,任总工程师。2001年8月调菏泽科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11年在菏泽瑞璞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种植技术开发工作。长期以来,对牡丹、芍药的热爱成为工作的动力。1985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牡丹书画展览"、全国第一届花卉博览会的筹备和布展工作、山东省水利厅绿化设计施工、济南泉城首届曹州牡丹展,郑州首届曹州牡丹展,潍坊鸢都首届曹州牡丹展览.济南牡丹秋季催花展、山东菏泽牡丹规范化生产项目,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25个品种),药用牡丹改接观赏牡丹速成栽培,北京北海公园国花等成果丰硕,论著颇多,得到多种奖励。
97、王洪宪
男,1974年生人。“中国牡丹一级催花技师”,现任山东盛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银商富贵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华奕苗木有限公司总工。菏泽牡丹研究会会员、菏泽地区花协会员 、菏泽经济合作协会常任理事、监事。参与培育牡丹新品种350多个,芍药新品种150多个。参加历届全国花卉博览会;1999年参加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14年参加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曾为多个单位和个人著书出册提供资料和图片品种鉴定。撰有十余篇论文在不同书籍、报刊上发表。培养牡丹技术员16名,培训全国各地牡丹技术人员一千多人次。经常与中国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牡丹专家、教授技术交流。
98、孙文海
男,1956年出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洪庙村人,初中文化水平,高级农艺师,牡丹世家。从1982年3月到曹州百花园跟随父亲孙景玉学习牡丹、芍药品种识别、栽培技术及杂交育种,30多年来,参与培育牡丹新品种260个,芍药新品种106个;配合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完成多项牡丹、芍药课题。2000年在全省牡丹、芍药资源普查中工作突出,得到山东省花卉协会表彰。2002年首届牡丹催花展上获银奖,2020年获菏泽牡丹之都卓越贡献奖,2022年获菏泽牡丹新品种培育创新技术奖。参与多本牡丹专著的编写。
99、韩同景
男,1957年1月生,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桂陵社区人,牡丹高级农艺师。菏泽市曹州牡丹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牡丹协会理事、牡丹区牡丹协会常务副会长、牡丹区花卉协会副会长。本人几十年长期从事牡丹、芍药的生产栽培、繁育和管理工作。为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10年获“牡丹区首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在广州培育的牡丹催花曾获“广州陈村花卉展览”优秀奖;在北京培育的牡丹盆花曾获“北京植物园花卉展览”一等奖。本人作为编委会人员之一参与了《中国牡丹》一书的编写工作;作为编委会人员之一又参加了《中国芍药》一书的编写工作。
100、赵弟轩
1973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村,现为山东瑞璞牡丹产业公司董事长助理 。199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进修,毕业后被聘为北京植物园牡丹技术员,帮助北京植物园和中科院植物园整理牡丹品种,因为技术精湛曾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当时,吴毅副总理出于首都牡丹园艺事业需要,亲自批准将其全家户口迁至北京。为了菏泽牡丹更好发展,与家人商议后,谢绝领导人挽留,毅然决定辞掉北京户口和工作,回到故乡菏泽从事他心爱的牡丹事业。1996年,培育出第一个秋季开花的牡丹新品种“傲霜”,“祥云映日”及“中原春光”两个切花品种和“玉罗汉”盆栽品种等37个观赏牡丹新品种。2014年,他培育的3个油用牡丹品种育种瑞璞1号、瑞璞2号、瑞璞3号成为中国牡丹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油牡丹专有品种。以上成果,大多取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并被国际品种登录中心登录。
为装点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他从北京植物园成功剪切取100枝1.5米高的鲜花枝干,价值几十万元,无偿捐献给昆明世博园并专机送到昆明,在江泽民讲话的主席台两旁所摆放的两个牡丹大花钵即由此花完成。牡丹专著:《中国牡丹品种图志》、《中国牡丹与芍药》、《中国牡丹》、《牡丹》、《菏泽牡丹大鉴》;《叶型态及简单重点序列标记在牡丹品种分类中的应用》等2篇论文发表在《美国园艺科学》;《中国牡丹品种花期的研究》等十多篇论文在国内重点刊物发表。为以实际行动帮父亲赵孝庆完成牡丹油产业化梦想,2004年秋天为通过优质种苗换取所需资金支援父亲,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臂终生肢残。在巨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面前,父亲一度忍痛决定放弃牡丹籽油产业开发研究,赵弟轩坚定的支持父亲,一定要将牡丹籽油项目研发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