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

主页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企业风采 关于本网
主页 > 行业动态 >

菏泽太空牡丹家族再添“新丁”!

作者:
牡丹晚报
来源:
牡丹晚报
2024-08-01 08:17
浏览量: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夏末秋初,菏泽用于育种的太空牡丹籽渐次成熟,进入采摘期,预计今年能收获200多粒牡丹籽,这对扩大牡丹谱系、丰富花色品种、延长牡丹花期、促进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7月30日,走进曹州百花园,了解“定向杂交育种”背后的故事。

太空牡丹籽孕育新希望

“今年春天牡丹花期,我们对园内的太空牡丹进行了杂交育种,做了5个组合,目前种子已经成熟。”夏末秋初,曹州百花园用于育种的太空牡丹籽渐次成熟,进入采摘期,牡丹专家孙文海又忙碌起来。

图片

“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个牡丹品种,是以108为母本、以彩虹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的。”孙文海说。108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为什么用数字做一个太空牡丹品种的名字呢?孙文海介绍,2002年3月25日,约200粒菏泽牡丹种子,搭载“神舟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历时6天零18个小时,绕地球飞行了108圈,这是我国首次在失重条件下对牡丹进行变异实验,这就是108得名的由来。

图片

当年9月份,这批牡丹种子播种在了曹州百花园内。与普通牡丹相比,太空牡丹表现出出土早、长势强、植株生长快、枝干壮、开花早、花期长、色彩艳丽等特点。近年来,曹州百花园对表现良好的10多个太空牡丹品种进行了扩繁,现在总数达到了1000余棵。

牡丹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4月份是菏泽牡丹花开的时节,也是育种的时节,每年花季孙文海便带领工作人员开展定向杂交育种。“通过定向杂交育种,我们选育出花大色艳的品种,然后扩繁、推广,提高牡丹的观赏性。”孙文海说,“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据其介绍,从授粉、结籽到播种、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六七年才能初开花,其中付出的艰辛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

“初开花之后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才能用于育苗,牡丹苗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申请新品种鉴定。”孙文海说,牡丹新品种鉴定,要核实性状描述的准确性,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品种数量。

“你看这棵牡丹上的果荚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孙文海说。这棵牡丹植株上,长满了一颗颗“海星”状的果荚,轻轻剥开那五六个角,便露出一粒粒或黑或黄的牡丹籽。这些牡丹籽便是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的“芯片”,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图片

孙文海将成熟的牡丹果荚采摘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一只只网兜里,里面用小卡片标注着牡丹籽的母本和父本。离开花圃,孙文海走进自己的工作室,然后将牡丹果荚归置好。“用于育种的牡丹籽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只能在阴凉处慢慢晾干,很费工夫。”孙文海说。

匠心筑梦育“国色”

孙文海是农民,但又是拥有高级农技师证书的土专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开始了牡丹新品种的培育之路。从2005年开始,随着父亲孙景玉年龄的增长,孙文海接过了育种这副重担。百花紫楼、春秋粉、一品娇艳等牡丹新品种一经推出,便深受欢迎。

“培育牡丹新品种,动辄要十多年,其间要受得了孤独,耐得住寂寞。”孙文海说,培育牡丹新品种,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孙文海介绍,他每天都要在曹州百花园逛几圈,牡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开花,授粉,结籽,成熟,每天看看牡丹的成长情况,感觉心里很踏实。”孙文海说。

景玉、文海、笑之、邦宁紫、守重红……认真梳理一连串以菏泽人名字命名的牡丹新品种,我们不禁感叹菏泽牡丹从业者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在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至今还流传着赵邦宁等牡丹前辈跋山涉水,寻找牡丹新品种的动人故事。“他是我们的前辈,为菏泽牡丹品种繁育立下了卓越功勋。”在今年春天的一次采访中,牡丹专家赵孝知介绍,赵邦宁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曹州著名的花师、花商。赵邦宁到北京卖花时,用曹州牡丹、木瓜、耿饼换回数棵牡丹名品,然后精心栽种到自家花园中。几年后,他用交换回来的牡丹种子,栽种出两棵牡丹。一棵命名为“黑花魁”;后人为纪念赵邦宁为这棵紫色牡丹付出的艰辛,便把另外一棵牡丹命名为“邦宁紫”。

赵守重,一位土生土长的菏泽牡丹专家,对搜集、整理、保护我国传统牡丹品种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赵孝知、赵孝庆、赵孝崇、赵建朋、赵建修等一批牡丹专家。洛阳牡丹专家王二道、王三道,曾经在菏泽跟随赵守重学习七八年牡丹技术。后来,王氏兄弟成为洛阳牡丹界的元老。为了纪念赵守重为中国牡丹作出的突出贡献,1964年,有关部门将他培育的一个牡丹新品种命名为“守重红”。

“景玉”“文海”这两个牡丹新品种,则是以孙景玉、孙文海父子的名字命名的。“景玉”于1981年命名,牡丹花朵硕大,花开雪白,已经成为白色系牡丹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文海”牡丹品种是2005年前后开始培育的,2017年由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审核登录。从1981年到2017年,时隔36年,一白一红两个牡丹新品种,把孙景玉、孙文海父子二人的名字载入中国牡丹发展史册。

科学育种做强牡丹“芯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地的牡丹被连年战乱破坏殆尽,只有菏泽保留118个牡丹品种,占全国70%以上,为中国牡丹栽培繁育起到了保种保源的作用。改革开放后,菏泽花农重新栽培观赏牡丹,观赏品种多次在海内外获奖。2012年3月,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中国是牡丹原产国,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对扩大牡丹谱系、丰富花色品种、延长牡丹花期、培育鲜切花等具有重要意义。“菏泽作为世界上知名的牡丹种苗基地和出口基地,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我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牡丹新品种。”全国知名牡丹专家赵孝庆自豪地说。据他介绍,牡丹从育种、命名到推广,需要多年时间。“由于牡丹品种培育的连续性,需要年年播种、年年选育,历经多年才能修得正果。”赵孝庆说。

作为油用牡丹事业的开拓者,赵孝庆近年来一直忙于开展油用牡丹育种实验。据他介绍,传统油用牡丹品种花色单一、花朵单层,观赏价值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赵孝庆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油用牡丹彩色化育种实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研究,已经成功培育出一个涉及七大色系的油用牡丹群体。这将带动菏泽牡丹产业进入药用、油用、观赏、切花、园林绿化“五位一体”发展新阶段。

2023年12月份,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公布了2022、2023牡丹、芍药新品种登录名单,经审查评定的牡丹、芍药新品种共计59个,牡丹新品种47个、芍药新品种12个。其中,由菏泽市育种专家、种植企业培育的牡丹新品种28个、芍药新品种12个,本批次累计登录牡丹芍药新品种40个,占比高达68%,标志着菏泽的牡丹、芍药新品种培育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求变、攻坚克难、保护利用……在菏泽大地上,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犹如一粒粒破土而出的种子,蓬勃发展、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