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芍药火“出圈”了!今年,一枝枝菏泽芍药鲜切花“走”进了千家万户,其销量占到国内芍药鲜切花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菏泽芍药的“花样经济”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我市抓住机遇,坚持创新,探索出了以“科技兴花”助力芍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让鲜切芍药成了继牡丹之后,引领菏泽花卉经济的又一“爆款”产业。
科技赋能 “科研”加“高校”孵化创新
芍药鲜切花对温度极为敏感,花期较短,这对其储存、运输、周转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鲜切花采摘之后,要在20分钟的时间里送进冷藏库,以便让其迅速进入低温状态。
在牡丹区黄堽镇,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特色农业研究所特别设置了芍药鲜切花冷库,方便技术人员将田间采收下来的芍药进行分级、保鲜处理,通过“冷”处理实现“热”销售,让芍药鲜切花花期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科技赋能,让芍药鲜切花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为了使菏泽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菏泽农科院集全院主要人力、财力组建特色农业研究团队,开展牡丹芍药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引领该产业提质增效,为广大花农做好服务。
目前,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芍药鲜切花质量地方标准研究及芍药鲜切花保鲜储藏技术研究,利用采后预冷保鲜技术、全程冷链运输,助力菏泽芍药畅销全国花卉市场。现已培养研究生4名,下一步拟共同建设牡丹芍药鲜切花采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菏泽市农科院还联合浙江农科院、浙江农业大学在杭州临安区成立‘江南牡丹芍药研究所’,进行牡丹芍药引种驯化、品种筛选、项目申请等,使菏泽牡丹芍药名片在长三角区复制扩散。”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杨涌介绍。
群众智慧 “经验”与“科技”紧密结合
菏泽芍药鲜切花产业起步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菏泽,一朵小小的芍药花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产业支柱,更是一个个家庭汇聚智慧、生生不息的情感寄托。
“我父亲1986年开始种植牡丹芍药,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让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土行家’,现在我在他经验的基础上,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让他的鲜花事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牡丹区秋润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东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到乡镇农村、田间地头,开展“群众智慧”专题大调研活动,广泛搜集整理群众在芍药种植过程中的古语农谚、土经验、土办法、土技巧等,并进行系统总结提升,“专家”变“学生” 反向学习,汲取 “金点子”。
“农谚是群众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得出的,具有真正实用性。将群众经验智慧反哺到科研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为传统经验注入科学新因子,使得农业科学研究既能‘接触到天空’,追踪前沿集成创新,又能‘扎根到地面’,密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市农科院特色农业研究所所长任庆国说,群众经验调研活动,不仅使科研工作思路和创新思维更加丰富,也促进了群众经验的科学蝶变。
据了解,目前,芍药的育种方式主要是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市农科院利用云南、甘肃等地的野生资源花粉开展了部分远缘杂交,共配制牡丹芍药杂交组合205个,收获杂交种1307粒,实生种约8000粒。现在,市农科院正在建设分子实验室,为分子育种做准备。
院科企联盟 “行业”和“平台”深度融合
在市农科院鲜切花实验田,工作人员主要开展鲜切花芍药标准化栽培、采收及采后处理等试验,打造菏泽主产区鲜切花芍药高标准种植模板,示范引领菏泽鲜切花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市农科院已建成鲜切花芍药试验示范田45亩,共栽种优秀鲜切花芍药国外品种25个,主流国内品种10个。2023年秋季计划再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田14亩,计划栽种鲜切花国外芍药品种20个。”任庆国告诉记者。
实现鲜切花芍药出口,即要满足检疫要求,又不能影响鲜花品质,市农科院联合海关指定熏蒸公司,多次开展了芍药鲜切花熏蒸试验,试验了20个切花芍药品种共1000枝,探索最适宜的药物浓度和熏蒸时间,拟制定一个芍药鲜切花熏蒸标准。
今年4月份,为共同助力菏泽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讨鲜切花产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市农科院组织召开了“菏泽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发展恳谈会”,并成立了科企联盟,现场征询牡丹芍药生产企业意见,精准牡丹芍药研究方向,同时建立沟通合作交流机制,加强科企密切合作。
菏泽学院牡丹学院院长李建奇说:“目前,牡丹学院在牡丹、芍药方面的科研平台、科研队伍、研究方向都已取得研究成果。此次市农科院搭建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产学研用一体的交流平台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菏泽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