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

主页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关于本网
主页 > 牡丹产业 >

聚焦科技创新 打造生物产业可持续创新的“新高地”

作者:
吴鲁刚
来源:
中国山东网
2021-09-29 14:17
浏览量: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9日讯 (记者 吴鲁刚)时维九月,金秋送爽,但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据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副院长袁文鹏介绍,目前,中心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是牡丹籽粕中牡丹蛋白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聚焦山东省重大战略任务 打造生物技术创新综合体

近年来,世界各国把生物产业作为国家的重点战略,我国亦抓紧建设生物经济强国,争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谋得有利位势。因此,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突破涉及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高端跨界融合技术,打造生物产业可持续创新的“新高地”,形成满足竞争需求的“新优势”,对加快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2018年,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是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科研平台,2018年在菏泽揭牌成立。中心由山东省科技厅、菏泽市人民政府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共同建设,联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以及省内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辐射全行业的协同联动机制。

该中心主要目标是聚焦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等重大战略任务,针对生物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存在的瓶颈技术问题,依托菏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食品生物等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个生物技术创新综合体。

形成“一体两链三区四领域五基地”空间布局 构建完善产业链

据袁文鹏介绍,中心围绕高端人才聚集区、技术创新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主体功能,聚焦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四大领域,建成科技创新基地、人才培养(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打造“一体-两链-三区-四领域-五基地”的空间布局,形成我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培植我省经济发展“新动能”。

围绕生物工程技术创新综合体建设,面向山东省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属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打造网络化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和高端跨界融合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带动产业迈向高端、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绿色化工、医药中间体、牡丹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医养健康、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5至8 项重大应用关键技术,转化10至15个重大技术成果,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链和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我省生物工程领域的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袁文鹏告诉记者:“菏泽市委市政府对于科研平台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资金、人才、政策、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集全市之力支持科研工作向好向快发展。”

图片5.jpg

突破“卡脖子”难题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企业“攻坚克难” 

袁文鹏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心联合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共同帮助成武晨辉科技有限公司攻关‘抗艾滋病药物关键中间体频纳酮的绿色工艺开发’项目。”

据了解,在技术攻关之前,抗艾滋病药物关键中间体频纳酮制造工艺为四步,会产生大量含焦油的废酸,而一吨废酸的排放处理成本近3000元,每年因废酸处理成武晨辉科技有限公司就要承担近亿元的成本。

在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半,成功研发出“一锅烩”制造工艺。“‘一锅烩’制造工艺实现了废酸中焦油的脱除,使得废酸可循环利用达40次,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废酸处理成本,该项目获得了创客中国医药组山东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现,并已完成成果转化。”袁文鹏说。

成果转化后,成武晨辉科技有限公司由市场占有率不足10%,迅速增长至现在的70%。当前,成武晨辉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二期建设。

图片6.jpg

无独有偶,近年来,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与山东易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高纯度电子特气三氟化硼,稳定硼同位素硼-10酸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

据悉,电子特气三氟化硼主要用于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中离子注入和掺杂。稳定硼同位素硼-10酸在核反应中作为慢化剂,调节反应速度,核反应控制棒的原材料,国防建设上,硼10材料是核反应堆小型化和装备轻型化的决定材料。在医疗方面,硼10作为靶向治疗癌症的高效药剂,可实现癌症的“绿色”治疗。

该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电子特气同位素的分离和屏蔽核辐射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等水平,逐渐摆脱了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依赖。因突破了“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该项目山东省科学院山科集团投资入股1000万,进一步实现了成果转化。

勇攀科技高峰 成立联合实验室助力牡丹产业发展 

无限风光在险峰。对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来说,创新是永恒的底色,攀登是不变的姿态。据袁文鹏介绍,目前中心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是牡丹籽粕中牡丹蛋白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据了解,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产品,豆粕作为全球最大的蛋白来源,很难被替代,这就是大豆进口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而油用牡丹产籽寿命可达60年以上,每亩年产300公斤左右,远高于大豆,且含油率在20%以上,和大豆相当。此外,油用牡丹抗旱、抗寒、抗病性强,生态适应性较强,不仅可以在平原地区种植,同时也能够在丘陵地区生长,不与粮争地,不占用国家耕地面积,这些指标远远优于经济作物大豆。

油用牡丹籽榨油后产生大量的牡丹籽粕,约为60%-70%,研究发现,牡丹籽粕蛋白质含量约为28%,是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植物源蛋白,除此之外牡丹籽粕中含有大量黄酮约占20%,是开发功能食品、日化产品的非常优质的原料。袁文鹏告诉记者:“然而,目前对于牡丹籽粕的应用仅停留在饲料领域,产品附加值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牡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这一破解这一发展窘境,袁文鹏信心满满:“目前,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已经与7家菏泽牡丹加工企业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牡丹籽粕产业化开发及应用,助力牡丹产业发展。”

图片7.jpg

图片8.jpg